“匡翼夫学校之不逮”——书院教育与明良知

原载:三智书院 2017-12-05

发布时间:2017-12-06 浏览次数:

    20171118-19日,主题为唤醒良知 真学实修的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京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文化院、北京三智文化书院主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天地文化基金会、绍兴市人民政府、福建平和县人民政府协办,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深圳大学国学院、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三智阳明研究院、王阳明研究院(绍兴)、韩国阳明学会、日本德川博物馆、中国创意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全国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三智传习塾、三智京西书院承办,天地文化基金会为论坛学术研讨专场提供特别支持。

    论坛共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内外科研院所与高校的40名阳明学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精英、政府领导、参会嘉宾共957位;另有160多名晚会演出人员和工作人员,总计1117人参加。中央电视台四套《海峡两岸》、北京电视台《北京时间》、央视数字电视国学频道《国学新闻》、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新青年国学》、京西时报、新京报、光明网、海外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人民网、央视网、腾讯儒佛道等近百位媒体人参与报道。

    在1118日下午阳明心学唤醒书院教育的会场一,邀请了贵州大学教授、bet365真人体育荣誉院长张新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湖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邓洪波,一般财团法人、日本咸生书院理事长、福冈女学院大学名誉教授难波征男,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副教授田世民 ,浙江省慈善义工协会会长、绍兴市稽山书院常务副院长、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潘建国,伟东集团总裁牟东明,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三智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王守常围绕书院教育与明良知展开精彩对话。

 

王守常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三智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

    王守常教授主持对话:我们这段对话的主题是书院教育与明良知。朱子明于外而避于心,陆九渊明于心而避于外,阳明先生把两者合在一起。大家可以围绕书院教育与明良知谈谈。

 

张新民 贵州大学教授、bet365真人体育荣誉院长

    不可想象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能够背离教育。追溯中国书院的发展历史,从唐代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官学、书院以及私学,三位一体,形成了一个广泛的教化体系。乡村私塾、义学、书院、州学、国子监、太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书院到唐代以后慢慢兴起,在唐代以前知识或者价值的传播中心主要是在佛教寺庙,儒家的兴起,包括理学、阳明心学的兴起也是以书院为载体一步步发展起来。所以书院同教育为一体,没有教育何谈书院?有了书院不办教育,不展开以儒家为终极目标,以仁学、朱熹的理学、阳明心学相结合,谈得上什么书院?所以教育与书院也是一体不二的。

    书院既吸收了官学的特点,也有很多民间的性质。归纳传统书院的功能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书院必须论道。书院毕竟不同于官学,不以科考和权力为中心而以儒家之道这一至高理想为中心。道须贯彻到生命中,贯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它往往建在山林之中,在山林中感应自然、体验生命;虽然书院办在山林中,却又有家国天下的关怀。因为书院与权力世界保持了一段距离,保持距离就做出了一种批判,这个批判是以道为中心,以天下的利益为中心,以良知为标准,所以书院必须论道。

    第二,书院必须讲学。书院的讲学以治学为主,老师讲学是非常意识化的行为,像这样大规模的讲学在佛教里面叫上堂,但是书院有自由讨论。从孔子开始讲学,到后面的读《论语》,读朱熹的书,读阳明的书,在游山玩水游弋中寓教于乐。因为是成人之学,是生命教育之学,所以在十五岁之前主要是教洒扫、应对、进退;十五岁以后才讲格物穷理、修己治人、内圣外王。儒家教育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第一要修身,第二要治天下。所以讲学是多种形式的展开,有庄严的会讲,也有自由讨论和论辩。孔子开创了有教无类这一伟大思想;阳明贵州龙场悟道以后就开始办书院,他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只要方法得当,天下就没有不可教化之人。这一思想建立在人人都有良知这一学问体系上,因此教学是启发式的。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唤醒良知,教育就是启发你唤醒自我的良知。良知是在沉默中发出声音,良知不讲话。但是你做了坏事良知会让你不安、难受,让你内心受到谴责。他办学有一条学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阳明在龙场提出天下没有不可化之人,是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因为阳明悟道的那个龙场是土司的一个土地,国家力量进不去,那个地方居住的民族是彝族、苗族、仡佬族,所以阳明在讲学的时候一开始语言不通。他们讲学的对象都是流亡、发配到那个地方的人。但是讲久之后,少数民族也能接受他的致良知学说,所以他说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人人都有良知。其中还有一个背景,就是他针对彝族这一游牧民族内部严厉的法律制度,比如偷盗,挖眼、割鼻子。彝人不怕死只怕缓死,痛苦中慢慢死掉是非常残忍的。这个严刑酷法又有等级制度,阳明才提出了天下没有不可化之人,也是对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一个发挥。

    许嘉璐委员长也讲了,我们不仅要注意汉文化,我们还有55个少数民族。汉人也好、其他少数民族也好,人人都有良知。东方人有良知,西方人就没有良知吗?六祖慧能一开始跟五祖讲,人有东西南北,佛性难道有东西南北吗?我们同样也会问,人有东西南北,良知有东西南北吗?因此阳明提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实际上是把教育推及到一切生命,人人都可以启发,人人都可以建构良知的主体性。

    第三,书院要习礼。书院有祭祀的功能,有很强的仪式性,在仪式中呈现价值。生命在仪式中会感到与天地沟通、与祖先沟通,把生命打通,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的生命绝对不是一个断裂的生命。我们以前有无数的祖先,后面有无数的子孙,人在,文化生命就会不断绵延,而我们的生命与天地连通,生命的价值意义是在天地中定位以后呈现出来的。

    第四,书院要有书。没有书叫什么书院?所以一定要藏书、刻书。书籍由于印刷术的发明,是知识普及化的一个根本原因。由于书籍的传播,中国在宋代以后理学思想下到民间、上到朝廷。儒家的文明深入到基层社会,甚至到西南边疆民族,西南边疆和西北形成了稳定的边疆体系。而这个边疆体系的稳定是由于儒家价值在那里扎根。而大西南边疆体系的稳定支持了西北的边疆地区、乃至于沿海的海疆体系。我们希望将来阳明的思想还要往下推,可不可以进入到新疆、西藏?我们期盼这个未来。

 

邓洪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湖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阳明之学有三变,贬到贵州龙场后又有三变,我们应该回顾阳明的书院之路。阳明在之前,包括他的父亲曾经在湖南做过家庭教师,后来建立书院,考中状元之后成立了一家书院。阳明在贬谪龙场的路上,在长沙待了八天,最后渡过湘江,到了朱张会讲的地方进行了祭拜,但是这个时候王阳明对书院没有太多的认识。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最后到江右任庐陵知县。在正德年间他对书院有很大的体悟,王阳明的书院之路大概分为正德、嘉靖两段时期。直至正德十二、三年,他以巡抚身份在江西南安、赣州、福建汀州、漳州镇压农民起义,进行所谓破山中贼之时,感到有必要建书院讲学,以破心中贼。于是正德十三年,在赣州他建复六所书院,其中新建的义泉、正蒙、富安、镇宁、龙池五书院为社学性质,以教民化俗为主,修复的濂溪书院则以传播其心学为要。

    嘉靖年间,阳明被贬到家里开始了他的家乡讲学阶段,这个时候他修复稽山书院、创建阳明书院,这一行为更加可贵。在当时的理学氛围中打出了阳明书院这个牌子,在家乡会稽进行传道、讲学,形成了致良知的学说。最后阳明又被派驻到广西,他在那里平乱之后,派得意弟子季本在敷文书院讲学,季本后来也在长沙岳麓书院进行传道。这个过程就是他和书院交集的过程,使书院成为了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场域。

    在长达二十余年的书院讲学实践中,王阳明形成了自己的书院观。包括对书院的看法,书院的教学方法,书院的制度化建设,书院与学术的关系,书院的教化功用等等。关于书院,王阳明将其定位于匡翼夫学校之不逮,认为书院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补救官学的流弊,而讲求古圣贤的明伦之学。以书院作为宣讲、倡大自己学说的基地,并借讲学颠覆程朱理学的大本营,是王阳明书院观的重要内容。

    阳明整个学派的构建以书院为基地。他自己的讲学,还有他的学生的讲学,包括稽山书院、阳明书院、龙岗书院,还有他在杭州建的经社,在他生前身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江右王门更是影响巨大。他其实还占领了官办书院,包括对下层普通民众的教化。创造书院讲学讲会的方式,书院就变成了一个会讲、讲会的中心,它可以深入民间,形成很多从乡村之会、各个州县的会、甚至省大会、江浙大会,影响了整个东南。总的来说,阳明之学以书院为起点,它的传播、教学也与书院相始终,书院是阳明学的一个重要的场地和场域,使得它能够衍生、发展和传播。 

    守常先生小结:谢谢洪波老师刚才的介绍。阳明致力办书院,开创会讲,影响了中国学术界甚至朝野,用钱穆先生对他的评价就是泯灭了一个旧的风气,开创了一个新的风气。

 

难波征男 一般财团法人、日本咸生书院理事长、福冈女学院大学名誉教授

    难波先生就自己创设的咸生书院与日本企业应用阳明学发展等问题做了交流。难波先生于20169月接受大阪良心经营者的支援,在大阪创设了咸生书院。咸生书院在一年多时间中,成立王阳明《传习录》学习会,并以大阪为据点,扩张到东京、岐阜等地。咸生书院的目的就是结合东亚前近代教育和欧美现代教育,创造21世纪新的学习场域。东亚前近代学校和近代学校都是学校教育的组织,功能相同。但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层面有很大的差别。以欧美为代表的近代教育,老师从上而下的对学生实施集团式的被动教育方法;江户时代的教育是由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面对面教育,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长达250年左右的江户时代的学校与中国、朝鲜、现代学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没有所谓的科举考试和入学考试制度。是一种高度、广泛学习,没有入学考试的非常广大的实验场地。

    19世纪在欧美列强近代化的浪潮下,日本在1872年发布了学制,废止了江户时代的教育形式,直到今天还是同样的一种情况。从科学的角度而言,江户时代的教育形式已经属于文化遗产,而不是学校遗产。中国在1905年前后也发布了学制,废止了传统的书院教育形式。欧美现在关注到东亚传统学校的功能,了解到江户时代各种学校的学习形式,是形成日本近代化产业力的一个基础。

 

田世民 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副教授 担任难波征男先生在本环节发言的翻译

    咸生书院结合公共力、人类力、生产力,以创造出公共幸福生活的学习为目标,现在开设大阪、东京、岐阜三所学习场域。学习方法的特征就是重视学习者的自我体认,采用三人文书的学习方法,就是对学习者在生活当中体认的共享给予指导和意见。东京《传习录》学习会都是全国一些非常优秀的社会保险劳务室、律师、税理室等人员召开的学习会,他们主要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借学习阳明学,把这样一种知识传达到日本全国,组织起来培养和锻炼人格。与其说大家是为了具体理解《传习录》的内容,不如说经过王阳明思想和《传习录》的学习,进行自我生活方式和业务内容的革新,创新现代阳明学。学习会是一种学生主导的学习形态,讲师被邀请去只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师必须具有《传习录》指导资格的认定。

    岐阜《传习录》学习会是企业家自主自立,用心于地域再生的良心的学习会。岐阜和大阪一样,都是学习阳明学有利的经营者,召集优秀的青年经营者参加,在繁忙的业务当中预习、复习、做报告等等,用心讨论阳明学深奥的学问。作为老师的难波先生在这一过程中也非常受启发。随着对阳明学学习的推进,期待可以对将来公司的经营和地域给予再生的革新力。岐阜是佐藤一斋的出生地,将来也许会出现以阳明学为基础的景象。 

    守常先生小结:难波征男先生刚才介绍,他一直以冈田武彦先生的意志办书院,从江户时代到现在大概有200多年。200多年以来书院在日本,特别是在关东地区的发展比较好。刚才提到利者,义之和也,这句话引自《易经》。过去我们常常认为义和利是君子跟小人之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君子有利和君子有义,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私和公的问题,与取利没关系,以义取利,不为之利而为之义。所以《易经》写到利是义之和也,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中日关系现在开始和缓了,希望咸生书院和中国的书院有更多的交流,能够把中日关系在民间友好的进行下去。

 

潘建国 浙江省慈善义工协会会长、绍兴市稽山书院常务副院长、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

    潘建国先生主要和大家分享了稽山书院的复建和自己的一些实践过程。认为讲阳明心学、讲致良知,稽山书院是绕不开的话题,因为阳明心学思想成熟于稽山书院稽山书院在绍兴的地位非常高。潘建国受他的老师南怀瑾先生的教诲,于2102年复建了稽山书院。认为稽山书院的复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和压力。因为它是阳明先生当初讲致良知的地方,也是阳明书院观成熟的一个地方,不能随意发挥。所以大家首先研究阳明当年在稽山书院讲什么、给谁讲、用什么方法讲,基本遵循阳明先生讲学的方向以传道为主。第二,在方式上稽山书院也以讲会、会讲的方式让许多专家学者分专题讨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专家学者也可以和普通人讨论良知的问题。第三,书院面临的最难的一个问题是给谁讲、谁来听。稽山书院从发起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公益的。后来浙江省慈善义工协会这个以佛教信仰为主的组织参与进来。以致良知的管理办法,用良知启发大家做义工,也成为大家做慈善的动力。发现良知是自律的,良知给了自我奖励,大家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效果非常好。认为企业从原来的科学管理到后来的绩效管理,到现在的良知管理、价值观的管理、愿景的管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也是潘建国等志愿者遵循阳明先生的思想,经过四五年实践的一些体会。

 

牟东明 伟东集团总裁

    牟东明先生首先从许嘉璐先生的主旨演讲中提出的两个方向——专家学者对阳明心学的研究,以及阳明心学创造性的转化、提升和发展。作为企业家也与学者成为一个整体一起积极参与阳明学的传播和发展。伟东作为一家互联网教育企业积极从事教育发展与书院建设。随着企业的发展整个投资方向和领域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在教育的发展上,有了企业的推动,把教育质量提高了,我们整个国民的素质就会提高了。

    伟东教育之所以收购法国的一些顶级培训机构,牟东明认为目前我国提倡的职业培训与欧洲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把欧洲先进的培训机构引进到中国。同时在国家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把我们的国学推向全球。伟东教育在青岛建设崂山书院、北京建设伟东文博园,也是为了助力国学、推动国学发展。作为企业家,特别是十九大召开之后,愿意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企业的一份力量。 

    守常先生发问:阳明一生当中有两次大的转变,一次是龙场悟道,一次是天泉证道,谁能背天泉证道的四句话?

    潘建国先生发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本身是无善无恶的。比如刀本身无善无恶,但拿去杀人这是恶的,什么人来告诉你这是善还是恶呢?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告诉你心之所发是善还是恶,格物致知。 

    张新民教授发言:关于四句教有很多争论。无善无恶心之体,禅宗也讲这个问题。六祖慧能也讲,不是善死,不是恶死,而是本来面目,意念没有发动的时候,没有善和恶分别时,不在善恶相对的这个世界中又超越这个世界。心体没有起作用的时候会认识你本来的面目。就是我们穿过意识层回到我们的本心。在本心没有起用的时候,六祖认为可以认识你本来的面目,那个本来面目就是佛性,阳明也这样讲。这个就引来了很大的问题,你是儒家还是禅宗,还是佛教?所以很多人批评阳明不是儒家。这个批评很厉害,因为那个时候儒家是正统,说阳明是非正统,是异端。但是我们看阳明讲无善无恶心之体,明德就是良知,明明德就是致良知。所以他讲的无善无恶是意念没有发动的时候归到心体,那个时候是超越性的善,不在善恶相对的是非之中的时候,绝对的善、至高的善,心体没有发动,没有展开变成心理活动,这个时候不能说它有善恶,也不能说它是一个恶的存在,它是超越善恶二元论的一个涵盖两边的绝对至善。就像我们讲人性,人性本来不动,但是它是至高的善。假如放弃了性善论,儒家的一切教化、成圣成贤就没有了心体论、人性论的依据。至善依然是成圣成贤的根本,安然在那里没有和这个世界发生对象性的关系。但是一旦和这个世界发生对象性的关系时,我们就和这个世界建立了一个良知的联系,这个时候是一个道德的联系。

    我们和这个世界发生联系的时候可能有是非,可能有好恶,良知能够好善恶恶。不管在客观世界做功夫,还是在意念层面做功夫,心体没有产生意志活动的时候它是超越性的至善;但是一旦有心理活动、意识活动,意识活动转换为行为活动,在意念活动中可能未必是良知做主,而是人的私心杂念做主。这个时候意识活动可能就不纯净了,掺杂了私欲的意念,有为大家做好事的一面,也可能有为自己求功名的意念。

    这个时候怎么判断是非?良知能判断是非,良知有辞让之心、羞恶之心。儒家坚定性善论,如果你被习气、私心杂念包裹,就要做两头功夫:一方面是正心,阳明后来反复讲一定要做诚意的功夫,在根源上做功夫;另外一个是变成行为以后承担责任。

    因此格物既是正心,也是和对象发生关系的时候有一个是和非、对和错。错的就纠正,对的就发扬,这个发扬难道不关乎你的心吗?不关乎对象的是非吗?是非没有了,回到本来的世界,良知本身是善的。西方有理性的傲慢,但是能说良知傲慢了还是良知吗?良知傲慢了就是习气,理性可以支配人做坏事,也可以做好事,做坏事一定是良知的遮蔽。王阳明的良知学说是人性的最伟大的去蔽化的功臣,要知善知恶,要格物致知,要做一切动机世界和行为世界的功夫。内外打通、主客打通,主体世界和客观世界都要打通,这个广袤的世界打通以后,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守常先生总结:天泉证道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麻烦的原因就是有一个前提:孟子讲的四端之心。四端皆是天爵,跟人爵相对。比如我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不是我出生就可以坐在这个位置上,是因为我后来比较努力,别人给了我这么一个位置,这叫人爵。天爵是让你生来就有四端之心,有善无恶心之体。但是阳明在这个历史过程当中,把儒家和佛教、道教的思想融合到自己的思想中,所以张新民教授的解释是可以成立的。所以我们要真学实修。

    我们今天很多企业家学稻盛和夫的思想。其实稻盛和夫的东西就是阳明思想或者佛教思想的另外一种说法。所以我们为什么说阳明的重要性不仅仅在说什么、讨论什么,而是在于行,所以他是知行合一的。

(文章根据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发言的速记整理校对成文,未经本人审阅。)

 

图文收集: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图文来源:三智书院

 
 
版权所有:bet365真人体育(阳明文化研究院)    技术支持:晏智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